正文共:5636 字12 图
预计阅读时间: 15 分钟
20180808 第五期
快问快答玩法介绍:
这个问答专栏是留给大家互动的,免费!上墙几率高!欢迎广大影视工作者积极提问,字数不限。电影实战派会整理、编辑大家的内容,在问答板块发布出来。
问
公司刚刚入手了一个大疆精灵4,但是本人从来没有过航拍的经历。试验过几次总感觉飞机摇摇晃晃,不敢往高处飞。想请教各位大神几个初级的问题。
1、有一次中午在一个医院门口飞,当时只有点微风,但是起飞后飞机摇摇晃晃,这是飞机自身的问题吗?
2、我们大多数拍摄是用手机做监视器,有时飞高会监视器会显示无信号,这是什么问题呢?
答
@yqdj:
1、关于飞行不稳,一些低能错误以外,首先是手稳,大拇指控油门杆和方向舵不抖,然后就是喝酒以后尽量不飞,当然也有少数喝酒以后手更稳的,比如我。
2、我一直用手机做监控,因为经常在野外,东西越少带越轻松,这没错。最好打开飞行线路显示,这样的话你知道明确的飞行方位。我也见过一个从来不知道这个功能的飞友,只看镜头里画面来判定飞机位置,习惯了,竟然也成了高手。
@三皇鸡:精灵4的图传和遥控器是做了合成的,用手机做监视器并不会对图传信号有什么影响,更方便。图传信号不好基本上都是因为遥控器与飞机之间有掩体阻挡了信号传输,发现信号不好时,调整一下位置,就可以了。大疆图传的传输距离保持在两公里以内会比较安全。
@李宗泰:首先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校准指南针,你在城市里飞,起飞点要尽量避开一些钢筋水泥的建筑,至少离个10米左右。确定你的飞机是在GPS模式,并且在10颗以上。起飞后先飞到3米左右的高度,让它悬停一会儿,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没问题了再按规划路线飞行。至于监视器没信号,有可能是信号被遮挡,或者被干扰了。或者说你的数据线不好。
问
希必爱是前期对白平衡的,24色色卡是后期方便达芬奇校色用的,请问我拍的是LOG模式,有必要用这些吗?另外在拍摄现场能不能把24色卡粘贴在场记板后面?这样非常方便,打板的时候也可以顺便拍色卡。
答
@bob963963:这东西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而且不建议你和打板一起用。色卡一定要打在主体上,打色卡的最好就是主体本身,就是演员自己拿着色卡拍一条。如果环境光乱照到色卡上,色卡出来的颜色是不准的,所以也就是说只有色卡摆到演员脸上才有用,场记拿着色卡在摄像机前面比划一下是没用的。
问
请问一个关于跟焦问题,比如使用轨道推近拍演员的面部连续跟焦。如果是电动镜头自动对焦完全可以轻松办到,但假如是手动电影镜头,并且光圈开大了景深浅,如何做到焦点一直顺畅的跟随呢?
答
@lhzw1009:多跟焦练练,这个是基本功。
@tommy_Zhang:胶片时代肯定是拉皮尺最多咯,中后期出现了ivs系统,可以进行电子监看。其实还有一种光学取景器,是可以分路的,我忘记叫啥了。当然不管怎么样也没有现在方便,所以你看一些胶片时代的电影浅景深镜头并不多。
@七班长:跟焦是基本功,这个真的练熟了练多了是完全可以掌握没问题的。就算不能掌握,你也说了使用的是轨道拍摄,那也可以提前在轨道上打好点,在摄像机对焦环上做好标记。轨道起开始对焦,轨道停对焦环正好落到标记点,这个也是基本方法之一。
问
买的H4N一直没有接过调音台,下月要给朋友录婚礼,网上也找了下,但是还是不太明白,希望清楚的朋友给说下,要用什么线连接。
答
@火星传媒:一般情况下调音台可以用两种线,一个卡农,一个6.5大三芯。H4N分别支持这两种接口,调音台可能两种都有,也可能只有一种,最好备两根这样的线。但以我的经验来看,调音台一般用6.5mm的话筒线输出居多。另外就是H4N要把+48V幻想供电要关掉,不然有可能会损坏设备。
@陈大白:大三芯接调音台Aux输出,卡农公或大三芯接H4N。所以,可选双头大三芯的线或者一头大三芯,一头卡农公的线。Aux输出要编组保证和输出到现场音箱一致的信号。
关于编组的问题,这个是调音师的活,和他们讲,1、不要接耳机输出。2、AUX输出一定要和到现象音箱的一样。
@b420:编组的问题我也遇到过,上次也帮朋友拍个婚礼,我是失败案例,跟录音师说可以编组把现场几路话筒音编进去,但是他不懂,我也不会调音台,最后采取的妥协方案是只录新郎的话筒。
结果倒霉事就来了,婚礼现场人家把那话筒给了主持人压根没给新郎!保险起见还是找台调音台自己学点基本操作吧。
问
今天看完了罗曼蒂克消亡史,心中有些疑问。
这部片子的剪辑做得看起来似有些碎,我想知道这个剪辑方面,是导演把控还是剪辑师把控?如果是剪辑师把控,那他是听导演的来剪的,还是按他自己的来的?剪辑在剪的时候,他会考虑到片子的配乐什么吗?是没有考虑就直接开剪了?
答
@djgogomen:首先真不觉得片子剪的碎,这片子镜头真算能稳得住的,导演叙述水平大气。认识的导演大部分都会左右剪辑,但剪辑还是在表现力上起到提升,风格化的作用。认识的纪录片导演都喜欢剪片子带着音乐剪,电影导演都喜欢无音乐剪,理由是要心里自己的节奏。音乐是片子剪辑出来后再次提升和辅助节奏、情感、叙事。最后就是百人百样,这行没定势,结果就是一切,有方法,但自己死套,就不会有昆丁之类的出现了。
@新人10厘米:因为好莱坞电影工业化水平较高,所以分工很明确,对于剪辑有专门的剪辑师,据说只有为数不多的大牌导演可以坐在剪辑室里围观一下偶尔冒个泡。在美国对一部电影有决定性主导的就是制片人,不光是投资的眼光,整体内容的把控也是制片人话语权比导演的大,导演就像个职位一样,就像摄影有想法但是也得听导演的。
《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据说当初就是导演自己剪辑完近三个小时根本没有人看,后来是制片人全部重新自己剪才把这部电影救活。而在中国基本上就是导演负责制,都是导演说了算,中国的制片人就没有那么专业。
至于剪辑的手法,应该是没有定式,就电影毕竟是创作,只要你有想法,怎么剪辑什么方法都可以。就像写作,内容千奇百怪,就有千奇百怪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感情、线索、情节、人物等等等等都是各种剪辑手法的内涵。所以关键还是想法,剪辑只是工具。
问
最近客户买了一个5D3,录音要配个无线的用于采访,要两个人说话都要录进去。我也不怎么懂,就给他推荐了两个阿兹丹WXL-PRO的无线话筒,还有一个泰斯康姆的DR40录音机。现在问题来了,我不知道这三个设备怎么链接。
答
@自导自演:正常连接的话应该是无线接收器→录音机→5D3。这是没错的,错在录音机的输入接口了,必须要选择线性输入,也就是line口,而非卡农输入(MIC)。因为你是用接收器来连接录音机,而不是麦克风直插。
我看了一下DR40只有一个耳机输出和两个输入,正常来讲耳机输出不应该作为输出口给其他设备的(例如5D3),所以你现在的办法就是把两个阿兹丹的话筒通过3.5转6.5连接到录音机,通过SD卡导入电脑然后对口型。想要直接连接5D3免去对口型的时间应该是不可能,除非你的录音机有一个总输出口!(对了,你在连接line口的是时候,不要把48V幻象供电打开)
@Mad_Duck:你的接收器没有耳机监听吗?或者电平指示灯?确认麦克风工作,接收器正常后,再从接收器line out录音机line in口,试录音。确认能录上后,录音电平正常,再从录音机line out进5D mic口,再调整5D录音电平就OK啦。
问
我听别人说摄像机有一种4:4:4,还有的是4:2:2或者4:2:0。我只知道这是R:G:B的比值,有哪位大神给说的清楚点?
答
@奶骑:4:2:2,10bit,画面要比4:2:0,8 bit画面来的硬朗,其他无关采样的都差不多。
@宅达达:不是RGB的比值,是色度抽样,Y通道和Cb、Cr通道的比值。4:2:0就是色彩分辨率只有亮度分辨率的1/4。
@叶、漂泊:从论坛其他地方复制过来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从2014年的划时代相机GH4和A7S发布开始,4K、超采样和log随之普及到入门级影像工作者,感谢市场竞争让大家享受到极致的画质。
但随之LOG和外录设备普及,新的问题又来了。以后的4K相机还能怎么升级?升格?还是升级10bit甚至12bit?
如果你是后期人员,你能胜任完成LOG视频的调色吗?如果你是摄影师,你知道选择什么录制条件能保证画面后期的可靠性吗?作为影视工作者,你了解了10bit,4:2:2格式和以往8bit,4:2:0画质的区别吗?
A7SII仍然没有升级10bit,很多人吐槽8bit容纳不了14档宽容度,调色容易断层。但是具体到什么样的区别,很多人说不上,没10bit的log真的烂得要命吗?
首先给大家几张图,好好看清楚10bit和8bit,还有4:2:2和4:2:0的区别。
这是GH4的测试画面,首先是实拍三个设置下的画面,设置依次是10bit,4:2:2(外录),8bit,4:2:2(外录),8bit,4:2:0(机内)。
后期利用软件在原始画面中加入强对比的YUV曲线。
boom,三者的区别立显。
4:2:2和4:2:0的区别很明显,看得出光的过度出现断层。但值得注意的是,10bit和8bit在这种对比下,区别不是很明显。
由于10bit相比8bit容纳更多的色彩,因此两者区别是在丰富的颜色色彩过渡才凸显,可见10bit对比8bit在应对高光过渡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某些吐槽拍天空用8bit会烂掉的同学应该试试外录。
即便同样是8bit影像,外录4:2:2的效果要比机内4:2:0的效果好很多,在拍摄黄昏、极光等强对比环境时使用外录会有更理想效果。外录也更合适LOG的使用,后期保留更大的空间。
至于区分10bit和8bit效果,如果你是摄影师,那就多了解下后期调色处理才能够清楚什么条件下会合适选用10bit拍摄。
问
通常拿到一个剧本,都会花很长时间和我的制片、掌机、编剧讨论修改故事,完善后再改写成文字分镜头,再经过挨个查看讨论分镜设计之后,才会开始画火柴人分镜。
这是改写的文字分镜头,因为不是科班出身,也不会用分镜头软件,就只能先在word里面写了。
写到这里,问题也就开始出来了。
分镜头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声音吗?分镜的信息量和数量是越少越好吗?分镜需要画得好看吗?
答
@聪明哥:首先,分镜是谁出的呢?根据我了解到的,编剧负责剧本,导演负责脚本,分镜是摄影指导和导演商讨之后的产物。那么小组咋办呢?摄影和导演一起碰吧。
声音有必要参与到画面设计过程中吗?没有,所以不用考虑声音。但是,记得给录音组送通告单的时候顺便要带上当天需要拍的分镜。因为录音要知道多大景别,同样内容有没有第二次可以补,等等等等。声音是要导演和Sound Designer去碰的,如果不理解这是个啥职位的话,你就去找负责声音后期的人吧。
第二个问题,这是个人习惯问题。有些组的导演和摄影指导习惯于前期计划完美了再付诸拍摄,有点导演则习惯现场发挥,而且一说摄影就特别明白他要什么画面,所以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第三个问题 这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详情请自行百度:姜文和张艺谋的分镜。
问
请问这种画面是怎么拍出来的?前期拍摄是否打光?还是模特皮肤真的很好?看眼睛里那个小白点是怎么回事?
答
@quang4uang:从模特眼中的三个光点来判断,两个稍暗的应该是反光板,一个比较亮的应该是主面光。详细布光方法如下:
1、至少两盏大功率灯,另外需要两个大反光板。
2、从头发的轮廓光判断,一盏是从右后方打过来的,可以在模特的左前方放一个反光板,把右后方的轮廓光用反光板再反补的模特脸上。
3、从脸部阴影的角度和眼睛里亮点(眼神光)的位置,判断正前方的主光是个是斜着朝下打的,高度比人略高。
4、这是个特写镜头,可以在模特的正前方放一个反光板是从下往上打,用来削弱面部阴影。
问
今天看了张艺谋的《归来》花絮,录音指导是陶经大师,用的是ATTON的8轨录音机。其实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需要那么多通路,现场演员如果是2个人对话,其实一只或两只麦克风就ok了,现场同时需要那么多个话筒去录音吗?就算是现场其他话筒要同时录音效、环境声之类的,但是也不需要8轨吧?哪怕是算加上无线也不需要那么多啊。
答
@加里森:八轨都不一定够,并且阿通虽然是八轨,但是只有5个话放,并且只能单独录6轨声音,剩下的是由前6轨分配组合的混合文件。
如果是两个演员,最少会用到2个指向话筒,两个无线话筒,如果演员有动态可能还会再加一个指向话筒来收动效,这样已经就用到5轨了,如果录环境声,用5.1制式的话筒,那就要录6轨,所以说8轨是最基本的。现在美剧和一些真人秀节目,大量的用到无线话筒,那样对录音机的轨数要求更多,ZAXCOM有12轨的,SD的788可以多台并联,而阿通将要面世的新一代录音机好像也是超过了10轨,在影视录音后期技术和工艺不断飞跃进步的今天,对前期收音更多的要求是细致的收录更多独立的素材交给后期去处理。
如果两个演员站位近,一个话筒可能可以应付,但是如果距离不那么近呢,而且当台词搭的比较紧的时候呢,一个话筒肯定不够。无线的声音有很多时候是会用到的,当然大部分时候是和话筒的声音混在一起用。小动效后期都会做,但是如果同期的声音更好呢,你永远无法确定你录得这个声音一定没有用,即便是肯定没用,有些时候还能给后期的人员一些借鉴和启示。如果条件允许,当然要录5.1的环境,本片能用本片用,本片不能用,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呢,多积累素材总是好事吧。
关于枪麦的使用很多要根据现场的情况,比如演员边走路边说台词,旁边都是路灯杆,光线条件不允许一根杆从头跟到尾,你可能需要两到三个话筒接力完成,那么这几个话筒中间的接点如果混成一轨肯定会有问题,分轨录,后期去调整当然是最佳方案了。所以,现场的控制和分配需要灵活,你能用到的轨数越多越好。
一般来说我会固定每一轨的用途,比如1、2为416,3至6为无线,7、8为416,用哪个话筒就开哪轨,经验丰富的音频编辑光看波形就能选中百分之90的声音了,模棱两可的再听一下就能确定了。
电 影 实 战 派影 像 真 功 夫
好片推荐|技术分享|快问快答|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