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Game Boy诞生。但在当时,任何人甚至包括他的设计者都不看好这个奇怪的产品,谁愿意捧着一台黑白屏且设计简陋的掌机来玩游戏呢?但在30年后,这个平平无奇的“方盒子”的销售数量已经超过两亿台并风靡全球。它使任天堂名声大噪,给游戏产业指引全新的发展方向,甚至带给了一代人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
Game Boy诞生
人们普遍认为任天堂掌机是从Game Boy开始的,其实早在家用机神话Famicom(即FC)之前,一款名为Game & Watch的掌机就已于1980年诞生。由于技术限制,这个掌机系列每一部都只对应一款作品,游戏画面也只是一些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的固定元素。虽然掌机这个概念尚未形成,但任天堂凭借着Game&Watch的成功早早获得了从纸牌、玩具生产转而进入电子游戏领域的第一桶金。
Game&Watch
在谈论Game Boy之前,我们必须介绍彼时一位地位比肩宫本茂的领军人物——横井军平。
作为任天堂元老级人物的他不仅设计了Game & Watch掌机,更是提出了“成熟技术的水平应用”这一帮助任天堂Game Boy推出后屡屡打下胜仗的革命性理念。
横井军平
1989年,初代Game Boy正式推出,第一代产品的配置在如今看起来仿佛来自远古时代,但Game Boy除却黑白屏幕以及精细度略微逊色的缺点外,其移植的很多FC作品都做到了神形兼备。在玩家们对掌机的概念还停留在Game & Watch时,丰富的画面效果和可更换卡带的设计让Game Boy成为了颠覆玩家们对掌机印象的产品。
做给每个人的掌机
手机游戏的推出,改变了一直由青少年,尤其是男性玩家代表的“玩家”群体,但扩大玩家基数的游戏平台却并非从手游开始。任天堂的Wii主机、NS主机都从某种程度上将游戏推广到更多的人群中,而Game Boy,则是“让每个人都可以接触游戏”的开端。
美版Game Boy的发售前夕,任天堂原本打算同捆自家的《超级马里奥》,听闻此讯后,《俄罗斯方块》负责人马不停蹄的找到任天堂。在和任天堂协商的过程中,负责人如是说:“如果你只想把Gameboy卖给小孩子,马里奥够了。但是如果你想要每个人都买Gameboy,那就得同捆《俄罗斯方块》。”
之后的历史,就如同其先前预想的一般,凭借《俄罗斯方块》以及低廉的价格,Game Boy迅速火遍北美,无数美利坚青少年深深的折服于这块仅仅2.45英寸屏幕带给他们的美妙体验。很多欧美玩家在接受采访时都曾表示,小时候自己的Game Boy常常被父母偷去玩。1993年时任美国第一夫人的希拉里在专机上玩Game Boy的照片也为玩家们津津乐道。
对手众多,却都打不过Game Boy
从诞生到停产的13年生命周期中,Game Boy在各个时期都遇到了实力强劲甚至技术水平远高于自己的竞争产品,但最终只有Game Boy胜利并生存了下来。
让任天堂在初期快速占领市场并打败竞争对手的一大核心便是横井军平所提出的“成熟技术的水平应用”的理念,在锂电池成为掌机电源之前,续航已经成为许多玩家选择掌机时考量的重要因素,其程度甚至不亚于游戏阵容、便携性和价格,只是当时很多厂商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市场关键点。
PCE-GT
在同期的竞争对手中,同年推出的雅达利Lynx和于1990年推出的世嘉掌机Game Gear都通过彩屏达到了更好的游戏体验,随后NEC推出搭配Hudcard存储载体的PCE-GT在当时更是打造了实实在在的“移动家用机”体验。
虽然这三款掌机出色的性能都足以惊艳Game Boy时期的掌机市场,但彩屏、高性能而导致的续航问题以及相比于Game Boy的高昂定价(其中PCE-GT是同期Game Boy的近3倍价格),让这几个掌机系列在昙花一现后便黯然离场。
Game Gear
Game Boy在掌机战争中获胜还有一大重要因素,那便是推出了《精灵宝可梦》(国内俗称的口袋妖怪)。
虽然暂时战胜了雅达利与世嘉,但1996年掌机市场已经趋于萎靡,推出已有8个年头的Game Boy面临着游戏阵容缺乏与机能老化的双重危机。但《精灵宝可梦》通过开拓Game Boy的连线系统功能,用全新的游戏社交交换行为设计,成功地让Game Boy在学生市场中焕发第二春,《精灵宝可梦 红·绿》两个版本在全球甚至达到了数千万的销售额。
《精灵宝可梦》“交换”创意的开发如同打开了Game Boy的隐藏功能,Game Boy的连线不再仅用来对战,怪物交换功能让Game Boy成为了玩家间的线下社交网络。
《精灵宝可梦·红绿》
1998年,《拳皇》系列大获成功,春风得意的SNK顺势推出了Neo Geo Pocket(NGP),希望能借着自家格斗游戏的东风从Game Boy一家独大的掌机市场中分一杯羹。面对来势汹汹的SNK,任天堂随即推出彩色版本的Game Boy Color(GBC),将仍旧采用黑白屏的NGP打的措手不及。而SNK于半年后紧急推出的彩色版NGPC却是无力回天,最终破产出局。
Game Boy Color
在SNK之后,初版Game Boy设计人横井军平再次成为焦点,但这一次他却成为了Game Boy的竞争对手。
因为自己负责的虚拟现实掌机VB的惨败,横井军平离职并与万代合作开发了另一款掌机:WonderSwan(WS),但横井军平在1997年底因车祸去世,并没能看到自己所开发的掌机面市。
最终WS于2000年推出的彩色版WSC在万代的IP和《最终幻想4》《梦幻模拟战》等优秀作品的加持下获得了可观的市场表现,然而最终它还是逃脱不了Game Boy阴影下短命的命运——任天堂于2001年所推出Game Boy Advance(GBA)。
WanderSwan(WS)
当历史的节点来到GBA,可以说才是真正来到了当今国内很多玩家的童年,国内很多玩家的启蒙正是来自于GBA或是小神游(任天堂于中国设立的公司)游戏机。
在技术走向成熟后,任天堂终于为自己的Game Boy带来一次大升级,后续拥有后光源的GBA SP的推出更是让Game Boy可以做到“在被窝里玩”。千余款游戏,出色的性能和可充电式锂电池等众多特色让GBA成为了掌机辉煌时代末期最后的霸主产品。
Game Boy Advance SP
尾声
随着掌机进入任天堂NDS与索尼PSP时代,后续Game Boy只推出了Game Boy Micro系列但反响平平,Game Boy的历史由此走向了尾声。
作为很多80后、90后童年的回忆,如今这些玩家的Game Boy可能已经是“压箱底吃灰”或是“借给朋友后再也没有还回来过”的状态。但只要聊起Game Boy,我们必定有说不完的话题,因为这台掌机承载了太多的回忆。我们也许会忘记《俄罗斯方块》,也许会忘记《超级马里奥》,但永远不会忘记Game Boy,不会忘记自己当年双手搓着按键,对着那块绿莹莹的小屏幕,开心傻笑的时光。
近期热文: